- 全民健身热 体育消费火
- 2024-11-05 09:56:04 作者:孙露 来源:大同晚报
编者按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是“消费促进年”,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我市各级各部门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示范带动、打造新业态新场景等举措,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消费体验,激发出消费市场更大动能。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80.8亿元,同比增长3.2%,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我市居民消费新现象观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天气转冷,市民热爱运动的热情却没减弱。
11月3日正值周末,早晨6时,在明堂公园外围的塑胶跑道上,一群身穿运动服装的市民正在热身,不时有人炫耀自己刚购买的运动鞋。“与其刷手机消磨时间,不如享受挥洒汗水带来的乐趣。”家住柳港园的80后师国栋说。
在御河生态公园边,王彩霞一家三口穿戴着专业设备,沿河结伴骑行,感受着城市晚秋之美。她告诉记者,每逢周末,她和丈夫都会领着孩子户外骑行,顺着御河两岸,贯穿多座跨河大桥,一路上落叶纷飞,风景优美。“希望通过运动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锻炼好身体。”王彩霞笑着说。
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体育用品市场了解到,随着市民对运动健身的要求逐渐提高,体育用品呈现消费升级的趋势,专业化、智能化、轻便化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走进云中路一家健身俱乐部,迎面呈现的是火热的运动场景。跑步区、器械区人头攒动,健身操和动感单车房内音乐劲爆,运动热浪不断袭来,让人忘却了户外的寒冷。正在进行器械锻炼的市民李先生平时喜欢跑步、打篮球,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改为每周抽时间到健身房锻炼。“每天上班久坐,浑身不舒服,我每天下班后都到瑜伽馆跟着教练做些舒缓的动作,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家住幸福家园的张婷说。
“四指并拢,指尖贴住掌心内屈,注意站姿……”在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协会推出的少儿拳击公益课上,十多个孩子在专业教练的带领下开启了少儿拳击启蒙训练。该协会秘书长陈思说,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市民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不少青少年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促使儿童体育消费热潮悄然来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数青少年对篮球、足球、街舞、跆拳道等大众体育运动很感兴趣,一些家长还把视野拓展到一些入驻大型商场的小众专业体育俱乐部,带领孩子体验各类公开课,比如花式跳绳、射击、滑雪、蹦床、马术等。市民杜滨海说,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学习跆拳道已经6年了,最近又迷上了花式跳绳。“运动不仅让孩子锻炼了身体,还让孩子的课外生活更加充实、精彩。”
与此同时,体育锻炼时长与频率的增加刺激了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更是热闹起来。在魏都大道几家体育专卖店,运动服饰、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挂上了热销标签,前来购买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商家也纷纷通过播放短视频科普健身攻略,带动体育用品的热销。一名销售人员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体育用品纳入自己的日常消费清单。据了解,10月份以来,我市体育用品门店客流量、销售额均同比增加10%至20%。
数据统计,去年,全市各县区举办社区运动会84场,群众参与人数达1.8万余人次,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在10个县区组织了“大同市全民健身公益志愿惠民行动”培训活动,共培训志愿者近200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名。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这个我国首次专门就服务消费发展作出系统全面部署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激发体育消费等改善型消费活力,其中涉及盘活空置场馆场地资源、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发展冰雪运动、深化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等。
随着利好政策陆续出台、运动场馆及专业培训机构愈加增多、民众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日趋多元,以及在体育赛事的引领带动下,全市体育消费呈现出热门运动持续升温、小众运动加速大众化、年轻人加入“慢节奏”运动等趋势,丰富的赛事活动与运动形式也为体育消费市场带来更多活力。
(编辑 任俊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