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文创 深度开“花”
——大同市非遗保护协会年会暨大同市“飞天杯”首届非遗创意大赛动员会侧记
记者 赵永宏
11月27日上午,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年会暨大同市“飞天杯”首届非遗创意大赛动员会在市文化馆召开。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汇聚一堂,畅谈大同非遗传承与保护,展望今后发展前景。
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于2021年11月12日,两年来,全市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大批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级非遗项目50项,市级非遗项目13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名,省级非遗传承人39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54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均是市非遗保护协会会员。协会现有会员199名。县区级非遗项目296项,传承人260人。协会全面考察汇总35家非遗项目单位成为大同古城文旅业态发展首批入驻预选单位。
由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协会共同组织成立的非遗故事收集整理创作组,选聘市内14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仅用一年多时间对135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调研,约16万字的《大同非遗集锦》已成初稿。
两年多来,市非遗保护协会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全力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一是通过非遗产业化,促进活化利用,打造50多家国家文化产业基地、非遗文化产业性保护基地、传习所和名家工作室。二是协会所有人员带头并动员非遗传承人参加市县级文化名人、能人、传承人集中培训,受益人员上千人次。三是组织推荐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文博会和非遗展示展销会,使多个非遗项目通过相互学习得到提高。四是利用节假日,举办主题鲜明的非遗展示活动。与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其他部门共同协办非遗大讲堂100多期,举办3届大同非遗购物节。五是协会与市一职中共同签订战略合作联盟,梅花拳、砖雕、陶艺、戏曲、铜器、面塑、布艺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故事收集整理创作组要继续通过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用文字、图片及更佳的表现方式得以完善,争取让《大同非遗集锦》早日与读者见面。加强对非遗保护的宣传,丰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内容,充分利用各大节假日、非遗集市、非遗购物节等系列节庆,做好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做到一有活动就能看到非遗、关注非遗、爱上非遗、参与非遗。继续做好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在校园中赋予鲜活的生命力,让非遗文化感染青少年。推动非遗项目创新发展,支持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打磨技艺,成为非遗保护传承人领军人物,支持一批青年非遗传承人带动就业创业。支持一批非遗传承人培育特色产品和品牌,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促进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举办系列“非遗大集”,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广阔的舞台。
年会上,与会人员还建议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设当中,在古城规划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特点、地域特征、时代特色,增加“非遗”展示项目和“非遗”元素,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本次年会上,市非遗保护协会相关负责人还就大同市“飞天杯”首届非遗创意大赛的主题作了说明,希望热爱非遗文创的各界人士拿起笔,创作出有大同特色的文创产品。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市文化馆非遗展馆和数字馆。
-----------------------------------------------------------------------